7月5日,萨尔布吕肯俱乐部官宣樊振东加盟,8月就打德甲。这消息一出来,球迷圈本来挺高兴的。
结果,一个叫王福友的演员,当天晚上就发了个视频,上来就给小胖扣了三顶大帽子。
说樊振东是“背叛国家”,还担心他“泄露中国乒乓球核心技术”,最后直接拿归化来类比,骂人家“吃着中国饭砸中国碗”。
这话说的,真是让人火大。
什么叫“背叛”?这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。人家樊振东国籍变了吗?没有。根据国际乒联的规定,不改变国籍去海外打球,只需要所属协会书面同意。俱乐部那边也证实了,这次交流是中国乒协批准的。
说白了,这就是一次正常的、合规的短期技术交流。
再说“泄露技术”,这就更搞笑了。难道以为咱们的核心技术,是在德甲训练场上喊两句口号就能学会的?德甲是有规定,训练视频可以公开,但战术会议严禁拍摄。真正的核心技术是那些未公开的训练方法和参数,这哪是打几场商业比赛就能泄露的。
最可笑的是,这位王先生还质问为什么王皓不去海外打球。
拜托,做点功课好不好?我们的王皓指导,早在2006年就通过“海外交流计划”去德国俱乐部效力了。 更早的,咱们的乒协主席刘国梁,1996年就在德国打过球!
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。现役的梁靖崑、林高远,也都有过海外参赛的经历,他们不都还是中国国家队的队员吗?
中国乒协有明确规定,现役运动员在报备后,可以参加境外的商业联赛,只是有天数限制。樊振东的合同里甚至有条款,只要国家队征召,他可以随时解约回来。
把这种正常的短期交流,硬生生说成是“归化”,简直是无知。归化是变更国籍,代表别的国家比赛。而樊振东只是代表一个俱乐部打商业联赛,这完全是两码事。
当然,抛开这些无稽之谈,萨尔布吕肯俱乐部的做法,确实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。
7月7号单场票开售,宣传上确实有点过度消费樊振东的意思。
很多球迷都觉得,俱乐部之前卖高价套票的时候,也没怎么提樊振东,结果照样卖光了。这说明他们本身就有市场基础。现在反过来,把樊振东当成唯一的营销噱头,反复刺激球迷消费,这种吃相确实不太好看。
我们愿意为樊振东买票,但我们反对这种没完没了的诱导式营销。
这背后,其实是体育商业化和球迷情感之间的微妙平衡。俱乐部想最大化球星的商业价值,这可以理解。但运动员的形象如果被过度使用,很容易引起球迷的反感。
说到底,樊振东这次去德国,薪酬都没到顶级水平,更多的是一次技术和文化的交流。
真正需要讨论的,不是一个运动员该不该去海外打球,而是我们的一些观念,是不是还停留在过去。
体育全球化已经是大势所趋,我们的运动员走出去,参与更高水平的商业联赛,本身就是实力和自信的体现。
把正常的交流合作,上升到“背叛”的高度,这种狭隘的民族情感,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。
股票配资公司平台,网络配资炒股网站,股票配资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